其实在很多年以前我曾写过一篇《状态论》,论一天的状态。今天来贴画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这篇文章来,细想想,当初画这些画的时候,其实也正在一种状态中,也只有只身于那种状态之下,才会一蹴而就在短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了这几幅作品的,当然画的优劣无关轻重,只是现在每当自己在看这些画的时候,真的有很多感慨,这种感慨不在于画的本身,而在于当时那种状态。我一直在想,如果换了今天,我还有这个兴致来画画吗?答案是肯定的:不会。没那个心情,没那种欲望,没那个工夫,更没那种“状态”。当时画画的原因有两个。一是一年年的家里积累了很多漂亮的挂历,纸张都光滑细腻,我哪里舍得扔掉呢,总在想怎么将它们利用起来。再就是恰好我办了个图书证,不时地去借两本书看,在那里我发现了企周先生的画稿,很是喜欢,但又不能归于几有,情急之下就想到了那些挂历纸,于是便在这样的一种心情状态下,一夜一夜地挑灯挥毫,最晚的一次,就是第一幅《孔雀》,实在是想看到最后的样子,一直到凌晨三点才画完,那一夜其实没睡。所以说现在同样的画让我再画一次,哼哼,真的是难了,画的本身之难除外,关键是没那种斗志了,因为状态不佳。后几幅大都也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画的,也只有当白天所有的喧嚣洗涤无余时,方能下笔。每幅画都最短历时五个小时。其中不能断开,否则笔搁下再将拿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知该从哪里下笔了,写过文章或者画过画,便能体会。除《孔雀》是目测之外,其余作品均是严格按比例放大的。难度在于两方面,一是不能中途打扰,再就是得心静神宁。而至于以前那篇《状态论》的内容,因为当年只是手稿,如今早不复存在了,作罢吧。只是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心情和立意到现在还是一样的,而且还能时刻感受到。其实就在今天,就在自己写文章的这一时间,也需要这种状态论的支持的,在过去有很多时候,不修边幅,身边的很多的事或物,都不作收拾,所以事或物的那种散导致了人的一种懒,就好像厨房一样,如果收拾得干干净净的,那么自己做饭的欲望也就有了。反之即便再可口的东西都懒得去弄了。小到博客也是如此,收拾好了,才能认真。大到身边的每一件事,倘若都在一种状态之中,那么办事的效率可想而知了。第一篇文章里说过,好久没健身了,呵呵,其实上个月的上个月好像连续去了十几次的,后来被一些事打乱了,再后来在网上弄博客,就再没去过,唉。。。真是的!还有那个吉他,到现在能熟练弹出来的恐怕只有《梁祝》了,其它的一毛不拔呀,当初刚买琴的时候,我一口气练了有几十首名歌名曲,现在好了,一小段间奏也弹不出来了,那你就会说,现在再去练啊,可是,练可以,状态没有了。算了。我的那篇《状态论》真的是属经典啊,不过纸上谈兵的好像没太大意义,呵呵,还是看图吧:
1.孔雀:
3.墨龙在天:
墨龙画法:龙之为灵物,恍惚飘渺,忽隐忽见。盖即道也。故古来画龙,只见一二,或画头而不画尾……墨龙画法万千,各有章法,似像非像为妙。丙戌年六月十八
4.凤
古称瑞鸟,众羽之长,羽色美丽,虽未得见其真面而不能不冠之为首也。丙戌年八月十五前夜
5.鹦哥
产热地,头背至尾青翠色,胸腹色紫,嘴大钩,曲而红,
睛圆足,黑趾点,前后名二,善效人言。丙戌十月
6.白紫练
紫者背与嘴褐色,头黑色,腹灰色,白者头黑而全身白,足与啄俱黑。农历丙戌十月十一。
我的册页集之
惜春作画
黛玉葬花